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行充分讨论并做出专项决定,从而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空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系统观念应用于国家治理的集中体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认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不断巩固和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千秋万代不变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举措,也是系统观念在改革领域的具体运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开始,通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和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出现了生产力大发展的局面;通过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起经济运行的平衡机制,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并提出了配套改革的要求。进入21世纪之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逐步提上日程,并陆续展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进一步探索公有制实现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中国特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协商制度,落实人民对国家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的参与度。政治体制改革是其他各项改革的保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等,可将各项成熟的改革转变为法律固定下来,并通过民主制度和权力运行体系,确保法律的准确执行和新体制的顺利运行,提高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运行效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中国共产党具有文化创造传统和能力。新文化运动为党的成立进行了舆论准备,引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依靠成功的翻身做主人的文化运动,动员了全国人民加入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鼓舞中国人民,而且必将吸引世界人民。
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需要。当前存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原因在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快教育、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 ICP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 ICP 备2024082750号,网址:http://szjjszjw.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四季慧谷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49号楼3层
联系电话:13611217267 13301363161
邮箱:liuyanying2720328@163.com 3825557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