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数智经纬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Intelligence Weft and Warp

郑新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数字经济提供支撑。大力发展和推广风能、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尽快把环保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我国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已居全球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通用航空业明显落后。应把发展通用航空业作为军民两用产业的重点,突破有关空域管理等体制限制,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一个万亿元级的大产业。此外,城市群内的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水利设施、冷链物流等工程,也应鼓励投资发展。

  搞好宏观调控需要各个杠杆形成合力。过去40多年,我们不断改进宏观调控,从而有效克服了前20年经济周期性大起大落的困扰,实现了平稳持续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宏观调控主要围绕年度经济增长速度、货币发行量、财政收支、居民收入、投资规模、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等,搞好综合平衡。各项调控指标由国务院协调各部门反复讨论确定,经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分工负责,确保调控目标的实现。对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在科技创新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明确责任到人,不能流于口号。要坚持自立自强、锲而不舍、舍得投入。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把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作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检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本文摘自郑新立等著《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第172-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