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二是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等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三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五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急于求成,“左”的指导思想成为主体性错误,结果欲速则不达,使经济发展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就。出现这类问题,归根到底是在思想方法上没有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其中包括五年规划和远期目标展望,同时制定了年度计划又称年度宏观调控目标,目的就是要把中长期发展目标同短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制定和实施了九个五年规划,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同时,每年都制定了宏观调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货币发行、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指标,作为年度宏观调控的依据。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年度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机结合,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是4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
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矛盾和问题。2021年底和2022年底分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经济形势时都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作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出现这些问题,固然与连续三年新冠疫情影响有关,但实际上在新冠疫情之前这些问题已经出现。投资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已连续多年下降,消费的增长由于住房和汽车的部分城市限购也已经连续多年处于疲软状态。作为需求总闸门的货币发行即M2的增长速度比十年以前大幅下降。这是导致需求收缩的根本原因。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在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尚未形成之前,原有的化石能源不能急于退出,前年一度出现煤炭和电力供给短缺,就是煤炭生产能力退出过急过多的结果。由于把长期任务短期化,把持久战打成攻坚战,导致能源供给冲击。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减弱,信心不足。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所以,近几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在经济工作中没有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辩证关系,把应当在十年或十五年干完的事情压缩在几年内完
【工业和信息化部】 ICP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 ICP 备2024082750号,网址:http://szjjszjw.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四季慧谷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49号楼3层
联系电话:13611217267 13301363161
邮箱:liuyanying2720328@163.com 382555793@qq.com